蒙山网

标题: 地名故事|水閗渡与水秀村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山网小编01    时间: 2023-4-6 10:37
标题: 地名故事|水閗渡与水秀村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地名故事
水閗渡与水秀村
作者:刁光全

西河镇水秀村原名水斗,因村前眉江与广朗河在古眉峡口汇合流入峡中,形似一个“丫”字形的大漏斗而得名。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恭州为蒙州,州治从今旧县迁今黄村,水斗成为立山县与蒙州之间交通要道,在此设官办渡口。因渡口地名中有一个“斗”字不雅,以“斗”的异体字改名为水閗渡。
设于唐朝贞观年间的水秀渡口 刁光全摄

设渡口后,有人在渡口旁摆设摊点卖茶水,并逐渐有人迁来落籍居住,渡口北面发展成为村庄,以水閗渡取名水閗村。
清康熙六年(1667年),州城人黎大年捐资疏通水閗至五屯所河道,水閗渡口成为永安州至梧州水道交通北线码头,开始形成以货物集散为中心的圩市,并形成街道。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版《永安州志·厢里》记载为水闘村,街道亦改名为水闘街。
嘉庆十八年,水闘街渡口至独松渡口河段因“曲若蛾眉”,被选为永安十景之一,名为“眉江渔唱”。知州袁植修首作《眉江渔唱》诗:“夕阳红蓼满汀洲,曲曲眉江晚翠浮。何处酒酣歌水调,芦花丛里泊渔舟。”
水秀古湄峡口河面 刁光全摄

道光年间,怀集船民开始迁来从事水上运输,至光绪年间有200多艘船近2000人,民船大多停泊在水闘街旁码头,成为水面村。船民人多消费多,街道扩大,商铺增多,在码头、街头及街尾各设闸门,夜间请人打更巡夜。较大的商铺有10多家。同时还有裁缝、客栈、饮食、赌馆等多家,几个戏班在街上坐堂唱连台戏,当时东、西二乡人多来赶圩,成为水闘街的全盛时期。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在水闘街设营,清军的文书奏章以“闘”的谐音写成水窦村,此后便沿用水窦地名。
清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平乐协副将的陈培桂捐资将水窦渡改为义渡,将渡口移至下游约100米处,在庙口垌购置五亩渡田,并在渡口南头建凉亭。后蒙立群为凉亭撰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在凉亭坐坐;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聊将世事谈谈。”  
水秀旧街一段 刁光全摄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永安州志》时,范云梯以“水窦”谐音雅化改为水秀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水秀街设邮政代办所。民国三十七年,荔浦至濛江公路建成通车,水秀街客流与货流量大幅度减少。
1952年土地改革,渡田收归公有分给贫农,渡口改为村办公助,由受益村统筹经费,适当收取外村过渡人渡钱。同时,水秀街大部分商店停业,由县供销社设水秀分社经营杂货及饮食。
1964年起船民迁回怀集,圩市逐渐冷清。1993年5月18日水秀大桥建成通行后,渡口行人更少。1999年,水秀村委会迁321国道东侧。水秀街店铺摊点迁往上山小学路口,水秀街圩市消失。





欢迎光临 蒙山网 (https://www.mengshanwa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