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网

标题: 地名故事|新圩王村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山网小编01    时间: 2022-9-5 09:28
标题: 地名故事|新圩王村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地名故事

新圩王村
作者:刁光全

王村属新圩镇双垌村下辖自然村,汉代时已有壮族人居住,因住处离古皂冲不远,以壮语取名古皂。“古皂”是壮语的音译用字。“古”指这里,“皂”意为山间槽地,即山间小盆地。

古皂西北面有一座山,从银平岭分支一条山脉,到此隆起一座山岭,形如一条巨龙的龙头。从山岭下伸出一道大土梁,极像龙舌。土梁前面有个大土堆,如同龙珠,堪舆称为“蛟龙吐珠”。

后壮族人迁走,元明时瑶族黄姓迁来落籍,一文堪舆明师将“蛟龙吐珠”宝地点给黄家,在龙的舌头上建房居住,后发展成村庄,又以姓氏称为黄村。


新圩王村马赖岭 刁光全摄

到明朝嘉靖年间,黄家生下一个儿子,刚出生三天就能像狗一样爬行,七天能站起来走路。瑶族尊龙犬槃瓠为祖先,所以黄家给儿子取小名“狗儿”。狗儿出生后爱吃骨头粥,父母天天到圩上买来猪骨,熬粥给狗儿吃。

明师点给黄家“蛟龙吐珠”宝地后,有一次路过这里,顺便到黄家回访。狗儿的父亲一看是明师到来,为感谢明师点给宝地,马上吩咐妻子用碗把“狗儿粥”装给明师吃。

明师一看主人装狗儿粥给他吃,因不知道主人的儿子奶名叫“狗儿”,却认为是对他不够尊敬,便决定破坏黄家的风水,不让主人家的儿子成为“王”。

明师决定后对主人说,当初点地时忘记在屋旁挖一条水圳,这处宝地名为“蛟龙吐珠”,“龙”有水才能游得快游得远。黄家搬来居住后,因住地属于龙的“舌头”,住地经常有水湿润,便相信明师的话,在屋后开挖一条水圳排水。

狗儿长到七岁,父亲送他到学堂读书。但狗儿不爱读书,却爱练武,父亲只好请来武师教他学艺,并给他取名黄公东。

明隆庆三年(1569年),黄公东响应大藤峡瑶民,称“王”带领瑶族和壮族百姓举行起义。起义后准备在村后的“龙头”山上建立营寨。但他骑着马带领义军上山立寨时,马刚走到山脚竟赖着不走,任凭黄公东怎样用马抽鞭打,马就是站在原地不动。后来,这座山因为黄公东的马在山脚赖着不走,得名“马赖岭”。

黄公东在“龙头”立寨不成,只好改在古皂冲口古浪山上建立大寨,称为古浪寨。黄公东起义后,与高天杨公满,榕垌李都堂,六樟雷公凤等义军联合,攻破永安州城,活捉知州杨惟执,杀死贪官污吏,占据府江,准备进攻平乐府和省城桂林,百姓纷纷参加义军。

隆庆六年(1572年),朝廷派巡抚郭应聘、制使殷正茂及大将军李锡,统兵六万分为四哨分别进攻四股义军。黄公东领导的义军被官兵围剿,只好退回古浪寨。

因“蛟龙吐珠”宝地被明师吩咐开挖水圳,“龙舌”被割断,“吐”出的“宝珠”再也含不回口中,上“龙头”立寨也因马赖着不走没有成功,结果最后失败。

黄公东起义失败后,黄家被灭九族,幸存者纷纷逃进深山躲避,村庄荒废。百姓为纪念黄公东称“王”起义,将黄村改名为王村。

黄姓人搬走后,清代温姓等居民迁来,在村北面建房居住,仍沿用王村地名,原来黄姓人居住的村庄遗迹尚存,人们称为“老屋地”。


黄公东起义立寨的古浪山 刁光全摄

关于黄公东称“王”起义,《荔浦县志·军事志》(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754页)记载:“明隆庆三年(1569年),永安榕峒、高天、六樟、古巢(皂)等地壮、瑶人民在李都堂、杨公满、雷公凤、黄公东领导下,围攻永安州城,俘知州杨维执,杀指挥胡翰、千户李可久、周濂、车全、朱铨、邓慰及土官岑文等大小官员,并夺去州印,声势十分浩大。”

1962年,王村生产队社员何惠珍在旧村址挖菜地时挖出一缸古钱,共30多斤,钱上铸有东汉“永宁”年号,后古钱全部卖给新圩收购站,说明这里汉代已有人居住。

1958年,原黄家屋前“蛟龙吐珠”中的“龙珠”大土堆在“大炼钢铁”寻找铁矿时被挖平,明师破坏风水割段“龙舌”挖的水圳今仍存在,王村、马赖岭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来源:县民政局供稿





欢迎光临 蒙山网 (https://www.mengshanwa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