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蒙山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裴殷裴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游漫注》音图连载

[复制链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1#
 楼主| 发表于 2017-8-5 20:17: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两全之美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西游漫注》第四十四回  
(1) 春隐
(2) 疑虑不休 河车不走
(3) 假的遇见冒牌货
(4) 咎由自取
(5) 吃苦,也有水平区分
(6) 错位
(7) 寓言与空间逆变换
(8) 孙悟空法力升级了











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1:4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粉骷髅



是个真和尚



倒马毒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西游漫注》第四十五回  
(1)暗妖恼怒 猴王显法
(2)你在变我在变




《诗漫注》
上梁不正



寄生肢体



精神脉路



诉诸暴力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西游漫注》第四十六回  
(1) 决战紫禁之巅
(2)孤绝之城 之上的云天




《诗漫注》
离位难归



真假猴王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西游漫注》第四十七回 (上)
(1) 余波难了
(2) 江山永固能不能?
(3) 表面形式
(4)亘古少人行
(5) 夜遇通天河







《西游漫注》第四十七回 (下)
(6) 通天河不通
(7) 隐隐约约的力量
(8) 和尚惧丑僧
(9)味相投
(10)灵感
(11)别怪老天欺负你








《诗漫注》
人有二心



真假猴王(二)



迭代与递归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西游漫注》第四十八回
(1) 你的灵感不靠谱
(2) 每个故事后面都有推手
(3) 欲速不达





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7:1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穿越者



歧途路窄



火焰山



相由心生



罗刹女



目标唯一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西游漫注》第四十九回
(1) 应难
(2) 脑筋不周全是麻烦




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09:0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积雷山



闹心不?



牛面子



大力王



缺德事儿



忘恩汉




《西游记》原著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西游漫注》第五十回
(1) 勤谨不懈是必须的
(2) 斗米折腰
(3) 金顖





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22:3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顽空



天外有天



精神短路



对中有错



正的根基



歪脑筋



观天之道




《西游记》原著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西游漫注》第五十一回
() 千回百转没办法



《图漫注》专辑


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0:1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十分功行



大千世界



历劫僧(一)



历劫僧(二)



逆流而上



七伤拳



《西游记》原著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顖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西游漫注》第五十二回




《微漫注》(一)


6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10:3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真本事



悲催的零



悍匪团队



庙堂之器



猪兴头儿



缺心眼儿



《西游记》原著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西游漫注》第五十三回



《微漫注》(二)

任你选听
西游原著/漫注章回合版

《西游漫注》篇节1-30回

《西游漫注》篇节31-67回

《微漫注》(一)

《微漫注》(二)

《诗漫注》

《图漫注》

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01:26: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荆棘岭




孙悟空他们为祭赛国解除忧难之后,为了表达谢意,国王一定要赠送金银财宝作为答谢。当然了,唐僧师徒式坚决不干的。唐僧师徒只是接受了人家给的衣物、干粮。这种小的细节,小说中一次一次的反复提及。“国王摆銮驾,送唐僧师徒,赐金玉酬答,师徒们坚辞,一毫不受。”“话表祭赛国王谢了唐三藏师徒获宝擒怪之恩。所赠金玉,分毫不受。”这说明了什么呢,无非是让我等读者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修行人是不可接受钱财馈赠的。连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钱财都不接受的话,那么,和尚化缘募资修建寺庙,对于佛教来说,也属于“非法集资”的。有僧众募集砖瓦木材、或自己动手,慢慢的修建寺庙,应该是可以的。像祭赛国这样官府出资修建寺庙、也无不可。金光寺长期接受官府供养,白吃白喝,实属不该。
问题是,为何出家人,有些人,会接受供养、喜欢受人追捧的感受呢?无疑,是不肯吃苦、爱慕虚荣的观念所驱使。爱慕虚荣的人,就跟在金光笼罩下的祭赛国金光寺的和尚们一样,纵然金光罩身,也没有一丁点的长进。

金光是无形的虚荣,似乎虚无缥缈。可是荆棘,绵延千里之遥的山岭上的荆棘,就不是无形的了。在粗浅的层面上,会认为虚荣是虚的,顶多是一种情感,没有现实中的麻烦。当你继续走下去,深行下去,就会跟唐僧一样,赫然看到,这些虚荣的观念,就是这漫山遍野、无边无际、你触碰不得的荆棘。

不但触碰不得,对于玄奘师傅来说,这些荆棘,已是他无力面对的死局了。要不是猪八戒先生、兴致勃勃的替他搂草耙刺,他自己,已经胆怯。老猪表示可以包过。三藏表示不能相信:“你虽有力,长远难熬。却不知有多少远近,怎生费得这许多精神!”老孙表示这荆棘丛有千里之遥,三藏表示惊慌失措:“怎生是好?”后来发现烧荒也不是办法的时候,三藏道:“这般怎生得度?”

不是没办法,是他不想碰。

因为,这荆棘,是他多年培养、钟爱有加的各种思想观念之成就呢,尤其是那些虚荣和美好梦想的蔓延生长。

来,先瞧瞧这大海一般宽广的荆棘丛吧。在孙悟空的眼里,这荆棘:

匝地远天,凝烟带雨。
夹道柔茵乱,漫山翠盖张。
密密搓搓初发叶,攀攀扯扯正芬芳。
遥望不知何所尽,近观一似绿云茫。
蒙蒙茸茸,郁郁苍苍。
风声飘索索,日影映煌煌。
那中间有松有柏还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
薛萝缠古树,藤葛绕垂杨。
盘团似架,联络如床。
有处花开真布锦,无端卉发远生香。
为人谁不遭荆棘,那见西方荆棘长!

这里的荆棘丛,不但浩瀚似海、汪洋星汉的样子,中间可是夹杂分布着松柏柳桑、梅兰竹菊的,并且还有参天古树、如锦鲜花。你可以说荆棘都是无益废柴,这里面的松柏梅兰之属,就不能说是没用的东西了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或赋或比或兴,每每可见以这些植物来比喻君子品性的传说与诗章。人性中的优点和高岸,和自然界中的这些事物,意象相同,彼此映照,让人类那看不见的属性,有了肉眼可见肉身可触的形状和构造。岁寒三友松竹梅,你无论寒暑如何变幻,时局和人心动与不动,它就在那里。伴随着静默的大地山川,斗转星移,它始终按着自己的节奏,兀自生息。决然不会如飞机一样,开着开着,就不知道哪里去了。也不会如你的誓言那般,说着说着,就化作飞尘没了。

知道玄奘为何心中难舍了吧。他的心里面,保留着若干美好的人世间的品性呢。那是昔日的梦想和尊严哩,也是今日他与三个徒弟之间很大的一个分别:彬彬有礼、气节高傲。

可是,在孙悟空的眼里,这些松柏花卉,藤萝古树,都只是荆棘。在猪八戒的眼里也是,在沙和尚的眼里也是。

玄奘的意识里面,一直有着一个高大的士大夫形象,他按照这个形象去为人处世,还按照这个形象去修饰自己。在走上西天道路之前,或许,这个形象的确是玄奘符合的。可是,读者们都知道,自打玄奘走上西天路,每每他的表现,与这个形象背道而驰。

背道而驰,那并不表明玄奘真的就脆弱不堪了。那是因为修行就是不断的面对愈加强力的冲击和压力。一路上,尽管表面上经常做不到,这并不妨碍玄奘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概念。而且,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乡巴佬的对比之下,玄奘的君子士大夫人格,往往愈加显得“伟岸”。这种对比,尤其是在沿途中各地的村也居民、君王将相的吃惊和叹息之下,是不是,也强化了玄奘的内心自我形象呢?

玄奘自我体系里面的荆棘,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我们看一下状况。三藏道:“这般怎生得度?”八戒笑道:“要得度,还依我。”然后猪八戒就大展神通,一口气耙开了百余里的荆棘。然后,然后就看见一块空地,空地路上有一通石碣,上书三个大字“荆棘岭”。下有两行十四个小字,乃“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

嗯,问题出现了。

实际上问题早就出现了。

早在他们面对这条长岭的时候,岭顶上是路,到了岭上,荆刺棘针下面仍然有道路的痕迹。也就是说,曾经这是有人行走的路。到了荆棘岭界碑这里,碑文标注很清楚的说,这里的核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有八百里。并且,虽然荆棘蔓延,虽然几乎没人走过,实际上,依然有人穿越荆棘走过去。

可是,如果少有人走,就算他们全都有八戒般的神通搂开荆棘走过去。就碰他们几个人的几双脚丫,也留不下路痕。怎么回事?我们再看看碑文标注,说得明白,古来有路。啊,原来,这里的路径,是天然的。当然,人身内各种神奇的路途,都是天然在的。是人们自己把他们给堵塞埋没了。

这披荆斩棘一百多里了,才出现了荆棘岭地界的石碑。那说明什么?说明当下的荆棘,比之前蔓延了百十里。

如果荆棘蔓延,应该是两头蔓延的。孙悟空看到的千里长度。扣除两端的百十里,也基本就正好是八百里。

那四根木头的木仙庵在哪里?应在荆棘岭西边界处,或西边界之外。那几根木头呢,也不在荆棘岭的荆棘丛之内。
(选自《西游记》《西游漫注》绘图 陈惠冠)



《诗漫注》
古庙初心



从荆棘岭的界碑位置和铭文可知,玄奘自我体系里面的荆棘,古已有之。只是荆棘们的精神支柱,却是表示气节节操的梅兰竹菊等。作为一个人,拥有高尚的气节不是好事吗?为什么它们成为了荆棘的靠山了呢?

当然了,作为一个尘世间的人,正直贞秀、崇尚天然性情、喜好清幽脱尘,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正人君子了。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正是推崇这类品质的。能做一个君子、以君子的品性来要求自己,无疑是人世间的大好人了。且不说人类,就说这松柏桧竹枫杏梅桂几根木头,即是因为坚守了若干君子之道,而汇聚了灵气、成了精。

实际上,这是玄奘信念中,那些木头一样的品性,由于误解了直、空、虚、节、柔等,成了精。怎么误解了?从这几根木头的名字和诗词上,就可看出名堂来。孤直,自然是把直陷于孤绝之地的极端。凌空,把放空信念错当成了自断根基的空中楼阁一样。拂云一味求静,陷入死寂。劲节崇尚贞秀,流于淤滞。当然了,它们不是真的为了永脱轮回而修道,它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美好的人生愿望而希望长生。换句话说,它们渴望长生,是因为长生之后,能永远享受它们的君子气节所带来的荣耀感、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这几个家伙,诗词里面,满满的都在表达着它们的这种情趣。

为何说它们不是为了真正修道?你看那劲节它玄奘掳来,嘴上的理由是“因风清月霁之宵,特请你来会友谈诗,消遣情怀故耳。”一句话,抓你来唠嗑。“一向闻知圣僧有道,等待多时,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宽坐叙怀,足见禅机真派。”一句话,想看看你真本事。而且还表明,等聊够了之后“待天晓自当远送过岭”。可是后来忽然冒出来一个杏仙,这四个家伙眼见那杏仙对唐僧有意,就又开始语言撮合淹留,希望唐僧娶亲还俗过日子去,再不提送人走路。你想听禅机,却对唐僧表达的禅机嗤之以鼻,只对唐僧的才情赞不绝口。你想来消遣情怀,却转眼就要唐僧放弃、毁掉他的修行。

这说明什么?当然是说明了,它们对修道本身,充满误解,不是为了真正修道而修道。它们的修道,只是围绕自己的高尚情操,钟爱有加,日益磨练,把人世间的性情的陶冶,当作了了修道。并且,一旦遇到合适人选,它们的美梦,还包含着郎才女貌、百年好合呢。

嘿,这,不正是唐僧一直萦绕于心的才子佳人梦嘛。

就是么孙悟空他们三个,脑袋里完全就没有才子佳人这根弦儿,要是敢对他们三兄弟谈情调谈诗歌、谈人生谈理想,保证是对牛弹琴。正是因为这是只有玄奘才拥有的独特执著,所以才发生了他独自面对的局面。

唐僧他们是在哪里看见的古庙?是在荆棘丛界碑后又深入一日一夜的地段。这一日一夜大概多远?猪八戒开路,一日行有百十里。那么后面这一日一夜,大概也有二百里,二百三四十里的样子吧?荒废的古庙,在荆棘岭深处。古庙周围,却恰好是一段没有荆棘的空地。

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
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
竹摇青珮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
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

这个古庙,是什么时候、谁在这里建的?又有谁曾经在这里修行?又是什么原因,荒废在这里,并且,竟然,淹没在荆棘丛中?

可是,你静心想想,这意象,跟玄奘的心态状况,好吻合啊。古庙是他的初心,坚心修行。上千里的梅兰竹菊,是他尘世中的情操。密缠绕的荆棘,是从情操中滋生出来的纠结杂念、与对情操的自我保护。结果是,最终,荆棘保护着人世间的情操、也淹没他的世界,虽然他本心的周围,荆棘不展,可是他,早已是无力前行。纵然荆棘拦路,也不想失去荆棘的保护。

于是乎,在他自己掩盖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下,竟然发生了咄咄怪事。

什么怪事?那本领低下的老木头,竟然能当着孙悟空的面,把玄奘给掳走。不但毫无痕迹的掳走他的人,而且还跟那个红小鬼,一起把他给抬着飞了七八百里。要知道,唐僧还是尘世中的人、还是肉身,连孙悟空都不能把他给拖离地面,红孩儿也只能是拎着他拖地而行。这两根木头,却能把他给抬走飞去了。这这这,无法解释嘛。
(选自《西游记》《西游漫注》)





《诗漫注》
深度入局




过于文艺的人,在有的关卡上,是过不去的。像玄奘这样,因为对于荆棘般的杂碎观念、和风雅、坚贞、正直等等优良品性,是混淆不清的。

为此,孔子早有诸多睿见的区分。“巧言令色,鲜矣仁。”“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说话花言巧语动听入心,善于察言观色、俯首帖耳讨巧人的,基本不会是好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乡愿,德之贼也。”“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文艺青年们,早就忘记了,真正的文艺,内质乃是直面自己内心、坚守正道的大无畏精神。就像修道,有人避世修行、有人远离城市,有人就以为,这是弱者的选择,孤傲极端的偏激行为。人世间的斯文,也被阴阳反背地演绎成了阴柔怪气。或者是,把阴柔怪气当作了斯文。可是你看看孔子本人,人家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些荆棘“匝地远天,凝烟带雨。夹道柔茵乱,漫山翠盖张。密密搓搓初发叶,攀攀扯扯正芬芳。遥望不知何所尽,近观一似绿云茫。蒙蒙茸茸,郁郁苍苍。风声飘索索,日影映煌煌。那中间有松有柏还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薛萝缠古树,藤葛绕垂杨。盘团似架,联络如床。”漫山夹道,密密搓搓,攀攀扯扯,盘团似架,联络如床,不知所尽。啧啧,简直就是杀马特少年们那惊爆眼球、让人崩溃的发型。

而这时候,必当是老猪他们的生猛混不吝的糙劲儿,正好是文艺藤萝克星。面对这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杂乱思绪和小资情调,还是八戒清醒:“要得度,还依我。”来到荆棘岭界碑,看见那行小字
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
八戒豪迈的笑了,就你这点烂东西,还敢来拦咱?等我老猪与他添上两句:
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

拦老猪是拦不住的,对孙悟空和沙和尚来说,这荆棘也跟杂草差不了多少。于是,故事的情节就必须转了,让玄奘直面自己的内心。于是就出现了古庙,以及早就躲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木头文妖。

这古庙,庙门之外,有松柏凝青,桃梅斗丽。台阶之上,有绿芜覆盖。庭院之内,有竹摇青珮,墙头之上,有野蔓萦绕。那鸟儿,悲啼如诉。让老孙,直叫凶多吉少。然后,那两个树精就在孙悟空举棍打来的当儿,把玄奘给抢走了。实际上,一直到最后,这几个树精,连跟孙悟空他们三兄弟交手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灭了。这样的本领,还能当着孙悟空他们的面儿抢走人。速度之快,简直是超过全副武装的职业抢尸大军。

实际上,之所以能抢走唐僧,小说的下一回有答案。暂且不研究怎么能把唐僧抢走。咱们看,为什么让他可以被抢走。抢走了,这荆棘岭的大关可不是就等于过了半截儿,便半途而废了吗?不是废了,而是猪八戒的勇猛,促使他面见自己的初心。既然初心已现,那就直击内心的考验吧。让他跟内心变异的品性节操,直接交锋。

交锋不是打仗,却是用最钻他心的文艺范儿,来跟他刀锋相见。怎么刀锋相见?吟诗!你想不到这种奇特的方式吧?

是实际上,修行人才是真勇猛的。在过去,他们远离尘世,进入深山,外人以为清净,实际上是钻进了自己体系内的妖魔窝,与妖魔正面直击,运金刚智、行善无畏。

修行人不会自己去找妖魔。却是只要你心念有动,便会有妖魔应化而来。如这树精四操与杏仙。老木头说:“一向闻知圣僧有道,等待多时,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宽坐叙怀,足见禅机真派。”“圣僧勿虑。我等也是千载奇逢。”小木头说:“我听说有佳客在此会诗应酬,特来相访。敢求一见。”

实际上,玄奘是一开始开腔吟诗,就是入局了。后来见人家石屋环境优美,完全符合自己的理想,更是心花怒放,得意开怀,忍不住裂开嘴巴笑哩。你看他在乐极中念叨的一句是什么?
禅心似月迥无尘。

就在这种深度入局的情况下,他还以为自己修得无漏呢。要不是最后杏仙有那配偶之求与他,促他惊醒,估计他最后肯定是乐滋滋的在执迷中离开这里的木仙庵呢。

唐长老一上来,就喜欢上了人家这里的清幽之所,因此,当四个看上去道貌岸然的老头,潜意识就认定了人家是高尚之辈,所以,当四个老汉排着队对着他用诗来吹大牛,他非但没听出来,还钦羡不已,觉得眼前这四个,应该就是汉时“四皓”。
(选自《西游记》《西游漫注》绘图 陈惠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01:32: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四操吹牛




三藏眼见这四位老汉,骨骼清奇,样貌另类,不自觉的内心就断定了,这四位乃是绝世的高手、离世的仙翁、理想中的师父。于是乎马上以弟子自谦,以仙翁供奉这四位:“弟子有何德行,敢劳列位仙翁下爱?”啊,我想知道,四位仙翁抢我来,是看上了我哪个优点哩?知道了,我好自己鼓励鼓励自己。

一听三藏说话这么入耳贴心、给台阶上,松树那木头就立码儿眉花眼笑,很是满足,同样的恭维就即刻回奉了:“一向闻知圣僧有道,等待多时,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宽坐叙怀,足见禅机真派。”啊哟,总是听别人说你是多么多么的有道的圣僧,老早老早就想跟你斗斗法了。今天真是老天开眼,让你撞上门来。来来来,坐坐坐,好好的聊聊禅机吧,让我们也见识见识真本事。

既然要斗法,那就一一报上名来,三藏躬身道:“敢问仙翁尊号?”十八公道:“霜姿者号孤直公,绿鬓者号凌空子,虚心者号拂云叟;老拙号曰劲节。”报过名号之后,三藏问起了它们的年龄,尊寿几何。一听问年龄,挠到得意处,四个家伙马上就有精神了,然后就轮番开吹。

柏树说:
我岁今经千岁古,撑天叶茂四时春。
香枝郁郁龙蛇状,碎影重重霜雪身。
自幼坚刚能耐老,从今正直喜修真。
乌栖凤宿非凡辈,落落森森远俗尘。
长了千年,嗯,厉害。嗯,说了一大堆,实际上才刚刚入门。

有柏树垫底的话,那凌空子桧树,就轻松的笑了。手捻绿髯,口吐香言:
吾年千载做风霜,高干灵枝力自刚。
夜静有声如雨滴,秋晴荫影似云张。
盘根已得长生诀,受命尤宜不老方。
留鹤化龙非俗辈,苍苍爽爽近仙乡。
桧树一样是千年老枝了,可是也就是能让鹤在他这儿呆上一呆,它对自己的期待是有朝一日能“化龙”,化龙之后,可以接近仙乡,也就是仙人们待的地方。

眼见得眼前这两位如此不成气候,竹竿儿踏踏实实的微笑起来,表示:
岁寒虚度有千秋,老景潇然清更幽。
不杂嚣尘终冷淡,饱经霜雪自风流。
七贤作侣同谈道,六逸为朋共唱酬。
戛玉敲金非琐琐,天然情性与仙游。
竹竿儿这么神气的说的跟仙人一起游玩,实际上,只是“竹林七贤”、“竹溪六逸”,这个七贤和六逸,六个凡人而已,即使在凡人之中,也算不上极品人才。并且,竹林七贤、三对半二愣子,不能算先贤。

既然竹竿儿跟前面两位一样的,沦陷了。剩下最后的老松,豪迈的、毫无压力的站了出来,压轴登场:
我亦千年约有馀,苍然贞秀自如如。
堪怜雨露生成力,借得乾坤造化机。
万壑风烟惟我盛,四时洒落让吾疏。
盖张翠影留仙客,博弈调琴讲道书。
不过,不过,说到最后了,老松的至高境界却是:整天围观仙客们的聚会聊天儿!

吹牛的感觉虽然美好,可是没品的人怎么吹,也不会吹出有品的泡泡来。不过呢,这时候,这四位这么明显的瑕疵,三藏没听出来呢,依然浑浑噩噩的称呼它们“四位仙翁”。由于这四位,采用的是芝麻开花步步高的吹牛手法,一个比一个劲爆,激动人心,三藏满耳朵听到的是“坚刚、正直、远俗、长生、不老、化龙、风流、贤逸、天然、真秀、自如、博弈调琴”等等美好高雅词藻的堆砌。

然后三藏后面一句无意识的话,戳破了它们的肥皂泡,三藏说,你们都上千岁了,高年得道,丰采不凡,兄弟我掐指一算,你们应该是汉初的名士“四皓”吧?!四皓,当然是四个凡人中的高人。可是高人毕竟也是凡人。三藏的下意识,把这四位“仙翁”给降格成了凡人。不过,这时候的四木头,也没大反应过来,满足地谦虚道,过奖过奖,我们不是四皓,我们是四操。

然后,四个家伙垂怜的摸摸三藏的头,小家伙,你妙龄几何?
三藏合掌躬身答曰:
四十年前出母胎,未产之时命已灾。
逃生落水随波滚,幸遇金山脱本骸。
养性看经无懈怠,诚心拜佛敢俄捱?
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爱来。
于是,真斗法开始了。

不过,前面它们四个的诗词里面,还潜藏着其他方面的意味。

什么潜藏的意味呢?

柏树说,它自己的坚刚耐老、正直远俗,没有家传、不是师承,乃是“自幼”就顺应自己的天性,自然成长。桧树说它自己得到长生诀、不老方,是因为它自己“盘根”、“受命”。同样是依靠自己的天然之性。竹竿呢,也是“自风流”。松树也是,“自如如”,“借”得“造化机”。

作为一棵树木,只要它们盘根、秉性,默默的活着,符合它们作为树木的各自的天性,自然会符合上天给予的造化之机。符合造化机,很容易的就可以活个千儿八百年。作为人,如果真的符合人类的人伦道德,活个百十岁,也的确不在话下,黄帝内经,不就提到过这个说法么:“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至于它们说的远俗尘、近仙乡、与仙游、留仙客讲道书,并不是它们获得长生的根本。至于它们说的修真、傲风霜、长生诀、不老方,也是自以为是的长生手段。因为,通过它们的话,您发现没有,跟所有的妖怪们、地上仙家们一样,没有师父。自学成材是值得赞许的,延年益寿,可以自学,通过自我维护达致健康的活着、长久的活着。可是修道上,不存在自学成材这么回事儿。

上天有好生之德,因天地有机,有造化之生机。这是深山中的老林木头们都已经懂得的事情,聪明尊贵的人类却越来越不相信了。当然,人类自身的筋脉穴位已经都闭塞淤滞,层层的从天地的生机中剥落下来。

三藏还没开口,这四位节操君的境界和档次,已经暴露无遗:有些道行、又不得其门,附庸风雅、喜欢自我满足的自我标榜。
(选自《西游记》《西游漫注》)





《诗漫注》
三藏跪了




三藏开口,道出了自己脱本骸、读佛经、拜师父的修行方式来。节操君们一听,觉得闻所未闻、匪夷所思,马上要求“望以禅法指教一二”。可是等三藏透彻讲完自己的禅法见解后,那节操君竹竿儿便说了一大堆毫无节操的诋毁之话来。

三藏究竟说什么了,让竹竿君必须强力反击?

三藏说:
禅者静也,法者度也。
静中之度,非悟不成。
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
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
全此三者,幸莫大焉。
至德妙道,渺漠希夷,
六根六识,遂可扫除。
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
空色包罗,圣凡俱遣。
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
发挥象罔,踏碎涅槃。
必须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全保护。
放开烈焰照婆娑,法界纵横独显露。
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
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

参禅么,要依靠入静,对于三藏来说,主要是打坐入定。法么,就是修行人的标杆,度、量、衡,思考和行为的依据,对外事外物的判断标准。入静后,只有通过悟,才能渐渐的揣摩触及到那种标杆。这种标杆、度量衡,对修行人来说,是更高层面上的法、道,那个层面的构造原理、那个世界的构造框架那个世界的脉络。这种触及,非无求而不得,如果不是那种人念俱寂的状态,也体悟不到。如果不是凝神且灵动、也很难触及。触及了,就是上去了。触及了,就是上下贯穿了。怎么叫悟呢?洗心涤虑,把附着在本我之上的凡尘杂念、各种杂碎念头都清洗掉,就OK。当然,这个做起来是最难最难的。人类的身体很难获得,一个生灵能获得人身的概率小之又小。获得中土的人身的概率,又是小中之小。获得中土人身并且得入正法门修行的概率,更是极小中的小极。作为极小概率事件,如果能三项全得到,那真是人世间最大的幸运了。

如果这三样前提尽皆具备,然后才能说道。什么是至德妙道,意即什么是你所能得到的最高级的德和所能悟到的最好的道?这种最好的,不像钻石、金子那样是有形的,而是存在于渺漠希夷间。渺,细小已极间;漠,稀薄似无中;希,人心罕至处;夷,平常难辨内。总之,都是挑战人类感官极限、心智边缘的境界。当然了人类身体的精妙绝伦,是我们人类的自我认识远远不够的。

可是,人类的身体,如果在我们心神运作下,能契合那种状态,便可构造出,触及那种细微奥妙之道的结构,从而,进入那个时空体系。天行者,不一定需要远行,再遥远的天界,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沿阶而上。天行者们,通过内心的枝蔓,行走在天地各界。

可是一开始,谁也走不动,乃是由于,内心的枝蔓、精神的肢体,萎靡不生、虚弱无力。为甚呢,乃是因为,六根六识,人类的感官感觉中,已充满了垃圾、臭虫、各种污秽肮脏的东西,这些东西,乃是无日不时,飘荡在我们意识和身体中的错念、杂念、肮脏之念。这些东西,需要吸食啃噬你的能量为生,你的精神肢体枝蔓,就是被它们给附体、消灭的了。

所以要,扫荡根识心念,打扫卫生。怎么打扫,手法已经告诉你了。三藏刚刚讲过。三藏讲的“洗心涤虑,脱俗离尘”,不就是这个手法吗?

不是,这个是方向的描述,不是具体的手法。具体的手法是什么?乃是这个“渺漠希夷”。这个手法,正好对应上三藏口头的话“静”。静是一种状态,对于凡俗人来说、初步入门的来说,同样是一种手法。可是,对于三藏这种路途中的修行人,就不是了。“渺漠希夷”,正是三藏所说的“静中之度”,金标准。

哎!不说那么玄乎,因为,说起来,会让文字读起来,严重挑战人的心神凝聚力、导致思维窒息。后果很严重。

不过,三藏还说了另一种手法“菩提者,不死不生,无馀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定中的标杆、度。有了标杆,就不会在静修中,被思绪杂念的惊涛骇浪所吞噬迷失。“访真了元始钳鎚,悟实了牟尼手段。”三藏拿打铁做比喻,妙得很,您自己感受一下。“悟实”这俩字更是妙得很。道理,要悟到了有形状的地步。“觉中觉了悟中悟”,迭代递进的方法,周而复始的沿阶而上。“一点灵光全保护”,守护根本的自我,万不可迷失在各种玄妙中。“放开烈焰照婆娑,法界纵横独显露。”真我的光焰摇曳蔓延,那是你的枝蔓筋脉。纵横各界,十方之间,无不清晰可辨的你。

“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这么幽微的境界,到了这里,不再前进,转而开始守固,因为,已成玄关。玄关,修行者人人都在谈论,可是,又有谁走到了这个境界、度过了这一关隘?“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因为我是来自这一法门之上界,被安排走这一场、也立下志愿走这一趟,因此才想起来,这些旧日的路途。

四个家伙一直在支着耳朵认真的听呢,当然是听得闻所未闻、心花怒放。折服之下,一个个稽首皈依,躬身拜谢道:“圣僧乃禅机之悟本也!”

瞧,它们四位这是听懂了,您肯定会这么想。实际上,这四个家伙,什么也没听懂!

等作揖之后直起来腰板板,这节节空空,又节节不通的竹竿儿君,就开始说起来惊世骇俗的话,要跟玄奘对垒的架势:“禅虽静,法虽度,须要性定心诚。纵为大觉真仙,终坐无生之道。我等之玄,又大不同也。”感情是,三藏讲了具体的如何定性、如何诚心,传播到竹竿儿君的耳朵里,什么都没听见。按照人家三藏师父的方法,都修得玄关了,竹竿儿君还认为,那终究还是轮回之内的东西,不能永生。什么叫井蛙不可与语天?这就是了。以它这么低下的修为和智商,还打算要说个怪话、博个眼球、卖个玄虚,洗脑转化三藏哩。实在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呆瓜,也不相信自己是块豆腐渣的渣渣。

果然,三藏一听到与众不同,就上钩了,好奇的咬饵“道乃非常,体用合一,如何不同?”眼看三藏真的要用真货换赝品、一副呆萌呆萌的样子,那节节不通竹竿儿君就开始猛吹:
我等生来坚实,体用比尔不同。
感天地以生身,蒙雨露而滋色。
笑傲风霜,消磨日月。
一叶不凋,千枝节操。
似这话不叩冲虚,你执持梵语。
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
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
石狮子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彻骨髓。
忘本参禅,妄求佛果,
都似我荆棘岭葛藤谜语,萝蓏浑言。
此般君子,怎生接引?
这等规模,如何印授?
必须要检点见前面目,静中自有生涯。
没底竹篮汲水,无根铁树生花。
灵宝峰头牢着脚,归来雅会上龙华。

研究竹竿儿君的牛皮之前,咱们先研究研究,这么有修为的三藏,怎么就轻易的上钩了?

三藏师父被掳到这里,睁开眼睛仔细观摩的第一幅景象是什么?是

漠漠烟云去所,清清仙境人家。
正好洁身修炼,堪宜种竹栽花。
每见翠岩来鹤,时闻青沼鸣蛙。
更赛天台丹灶,仍期华岳明霞。
说甚耕云钓月,此间隐逸堪夸。
坐久幽怀如海,朦胧月上窗纱。

他一看这里是烟雾缭绕、风景优美。就主动鉴定这里是“仙境人家”先。为何?因为符合他心目中的“仙境”的模样呀。而且,他认为这里是修行的好地方“正好洁身修炼”,为何?那还不很显然的,他潜意识里,的确希望有这么个地方来修行。啊,就不用辛苦跑路、不用整天在妖怪窝里挣扎。是啊,这么好的地方,简直就是神仙呆的地方了“更赛天台丹灶,仍期华岳明霞。”内心想图个清静、静修正是他希望的,不想再吃苦的念头,不自觉的就流露出来了。并且,他还感觉,神仙的地方都不如这里好玩“说甚耕云钓月,此间隐逸堪夸。”瞧,三藏这时候,对于“隐逸”人士的日子,是多么的向往。正是因为他神往想象中的“隐逸”,才会不自觉的把四个呆木头,当作了历史上的隐逸先贤,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

三藏把自己自觉对号入座、把对方自觉对号入座,自己给自己下个套之后,任凭那四根木头,吟诗自诩中明明白白的交待出自己是各种木杆儿,他亦浑然不觉。三藏听他们挨个自伐的当儿,以为他们四个是拿各种树木自喻自己的高贵品格,没察觉眼前这四个真的是木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古代文人喜用各种树木花草呀、山石河流呀来做比喻,风雅颂赋比兴之法么。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对于眼不可见的,用可见的内构相似的事物来指代,本来是为了方便理解,一种方便的手段。只是后世,文人墨客中,竟然有呆子,真的沉迷于各种草木,舍本逐末、买椟还珠、弃肉留皮。到得清代,某些人甚至到了快要变态的地步,被草木朱石之精所拘役,可悲。

那么,再研究拂云叟的话,如何唬得那圣僧哥哥、真心的给跪了。

竹竿儿君的话,是顺杆儿爬,顺着三藏的话、贴身而进,短刀利刃、乘隙而刺。

三藏说,人身难得,木杆儿们压根儿就没有人身。三藏说,中土难生,木杆儿们在西牛贺洲,跟中土不沾边儿。三藏说,正法难遇,这群木头桩子,不知道什么叫正法,也没有师父教。三藏说,静修要有法可依,悟是个要有法有度的过程,木头们则闻所未闻,一听就闹心。

眼见得着唐朝来的和尚,话里话外的都流露出一股遮盖不住的傲骄气息,拂云叟就开始搜肠刮肚的,以惊世骇俗的话,来反击这和尚。

你不说人身难得,得有人身才行吗?哼!我们的身体,比你们人类强多了“我等生来坚实,体用比尔不同。感天地以生身,蒙雨露而滋色。笑做风霜,消磨日月。一叶不雕,千枝节操。”啊,瞧我们,没有人身,可是比人类坚实,身体是感天地以成长,不用吃饭,你们人类行吗?容颜是蒙雨露而滋润,不需要美容养颜,你们人类行吗?笑做风霜,消磨日月。哪像你们人类,冷了不行,热了够呛,几十年下来,就苍老死翘翘去了,可是我们呢,哼,一叶不雕,千枝节操。

你不说中土难生、正法难遇么?好好好,你这话,可让我抓着尾巴了。顺着你的话说。道嘛,本来就在中土之国,你跑西方去干啥去?简直是舍本逐末。啊,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像你这样离开根本,崇洋媚外的跑西方去求法,哼,你们佛门就是邪法邪教,你修心简直是剜了石狮子心肝一样白费劲,你所谓的灵光烈焰,就是野狐涎灌彻骨髓,一句话,你修的就是野狐禅。

既然离了根本。忘本参禅,妄求佛果,都似我荆棘岭葛藤谜语,萝蓏浑言。悟道的东西,哼哼,统统都是荆棘岭那纠葛不清的藤葛,萝蓏一样混不溜秋的东西。什么“大觉禅”,什么“有缘有志方记悟”,唐朝来的哥哥,你修得这样傻蛋,怎么接引?你修得这等不入流的法门里,怎么可能有印授?

怎么办?还得学我们,还是要回到咱们开头的话题“静”,静中自有生涯。啊,是自有的,根据我们哥儿几个的亲身体会,不需要有什么法、不需要有什么度,也不需要悟。没底竹篮,就是能汲水,无根铁树,就是能生花。记住,只要守着这一点,站牢了心思,将来一定会有得道那一天。

一番话,竟然当即就搅浑了三藏的脑筋,三藏当时就给这种胡言乱语给转化了。一路上,风霜雨雪、妖魔鬼怪,都没能乱了三藏的心神。这节节不通老竹竿儿的一番歪理,就分分钟把三藏的脑筋,给搅了个天昏地暗。三藏听完,扑通一声,给跪了。唐王佛祖、菩萨护法、三个徒弟,一瞬间,全部抛到九霄云外。

几根木头,连起码的修心都不懂,一窍不通。张三丰说的无根树,其根乃是不着于文字的点药心法,在虚空中生长,在心法调和下化合阴阳之法。中土道法,不做普渡,三藏本肩负东土一切众生的度化而西行,转眼间满脑袋就只剩下个人的小情趣、小追求。

可是,按道理,就这小妖的话,本不足以把三藏都绕晕了的。可是他晕了。何故如此不堪?

乃是因为,这三藏,要知道,本来是大唐长安国的一流辩手,喜欢辩论的人,都喜欢在逻辑中寻求新鲜刺激。而竹竿的话,颇具禅宗那种辩机风采,断喝。用你的话头,打乱你的逻辑,绕晕你的脑筋,以局部的逻辑正确,击碎你长线的逻辑链条。心胸狭小的人,会对禅宗这种逻辑着迷,猎奇的心理,被这种惊世骇俗的得意洋洋,充分满足。竹竿儿是揪住了他的话把儿、满足了他的猎奇心。已经多年没有再经历过这种辩论的过瘾,竹竿儿一番畅快淋漓的怪异逻辑,让三藏旧梦充满、如饮甘醇。

说实话,竹竿儿的话到底有理没理,三藏是没听明白的,跟先前他说的禅机木头们没听懂一样。只是竹竿儿那刀锋一般的歪理,准确的切入了三藏心灵的缝隙。就这样,正信,转眼间,给肢解了。

假如,这番细节,被孙悟空仨兄弟给听到,不知道他们会笑成啥样。
(选自《西游记》《西游漫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9

春雨币

50

帖子

圆转纯熟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01:35: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诗漫注》
自我总结




一听要吟诗作对,唐长老真个动心又动身,马上顺着竹竿儿的纤纤细指瞧过去。门上有三个大字,乃“木仙庵”。哦哦,人家果然是仙家哇。然后四个德高望重仙誉生隆的老仙家,竟然齐齐的请自己吃膏,这阵仗,反而把三藏给吓住了。然后四个家伙又齐齐的吃给他看,然后三藏就一口气吃了两块。

夜宵吃了,茶水饮了,三藏哥哥精神也来了。在跟四个老汉应酬的当儿,悄悄的偷看了下人家的屋子。哎呀,这一看不打紧,啧啧,真的是好美呀:
水自石边流出,香从花里飘来。
满座清虚雅致,全无半点尘埃。

可是,小说提到,这里“玲珑光彩,如月下一般”,什么意思?就是屋内有不可见光源提供照明。并且从诗中描述的状况,可以知道,这屋内有石头、有石缝流出的水,有盛开的花朵。

一看到这么美丽精致的室内景观,三藏浑然就忘怀了,既然没有月亮,那咱就是月亮,咱的禅心就是月亮,欢乐开怀之下,忍不住自我称颂道:
禅心似月迥无尘。

既然你自夸自心,那咱就不客气。松树就自夸叶绿:
诗兴如天青更新。

柏树自夸叶平:
好句漫裁抟锦绣。

桧树自夸叶密:
佳文不点唾奇珍。

竹竿儿一听急了,自家叶子跟人家没得比。于是就猛夸自己叶疏之妙:
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好久没这么过瘾了呀。五个人自吹完之后,三藏相当开心,赶紧奉承道:“弟子一时失口,胡谈几字,诚所谓班门弄斧。适闻列仙之言,清新飘逸,真诗翁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吹捧我,我也要起劲儿的吹捧你。松树就给三藏脚底下垫砖头。啊,你开的头你就要结尾,啊,你出家人要全始全终。

然后这唐朝来的圣僧,听到这“出家人全始全终”没有说浑身一震恍然大明白,就像他听闻那“拂云之言……不可尽信”的时候,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一样。

三藏就给人家续了两句百分百的文人诗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单纯从文学上讲,人家竹竿的“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还颇有意境、也有张力的气势,当然用于自吹,还是让人觉得怪怪的。六朝一洗繁华尽,指它自己下边节节无杈的直来直去,四始重删雅颂分,是上边或疏或簇的枝叶,虽然不浓密,可是疏密有致,繁简得益,条理清晰。借助朝代和文风的时代变迁,来比喻赞美自己,也算颇有巧妙。看来这竹竿儿的大气,也是有所贯通的通畅。

诗经分类为风雅颂,为何这竹竿儿只是提到雅颂,却无提到风呢?原来,这是它在给三藏喂招。三藏马上就接上了“风”,“半枕松风”。然而,风是凡俗民声,雅颂方是关乎上流贵族。竹竿君上面的话,可是一洗繁华,尽褪华而不实的文风,然后是做出孔夫子修订排序出诗经的壮举,也就是重开天地的意思。如果三藏识破其中的小小的善意和小小的恶意,应该以风起始,来个气势更加高大上的风生水起、昏天暗地。三藏却是躺到在松树的怀里,沉浸在自己幻想中的诗意的春风里,“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如果是您,不知会如何接对?

但是因为三藏这诗句,歪打正着拍到松树的马屁上了,这十八公乐得简直是直蹦:“好个吟怀潇洒满腔春!好个吟怀潇洒满腔春!”松树是认为,是松风吹荡,让唐朝来的圣僧如沐春风、潇洒满襟哩。松树是个诗痴,它撺掇着三藏结句,又鼓捣着人家开句,人家无意中夸到它,它更加来劲儿了,兴奋之下,也慨然起顶针句:
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春、冬,人生中的得意和失落、荣辱;云、雾,荡漾心头中的杂念和朦胧意识。春不荣华冬不枯,不跟随外界变化;云来雾往只如无,也不跟随内在变化。最后落在无上。这句诗,气势又起来了。

凌空桧树接道:
无风摇拽婆裟影,有客欣怜福寿图。

桧树自己,无风摇拽,自力之动,内在的生机。有尊贵的客人欣赏流连,构成一幅福寿之图。气势跌下。竹竿马上接到:
图似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竹竿自称西山坚节老,坚、节也可以是一种定力。自在清亮,如南国的空心竹、没心之人。没有俗人之心。气势又开始上扬。孤直柏树顶针接话:
夫因侧叶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

柏树先生独木擎天,监察史一样刚正不阿,言下之意其不假于人、自成体系。可是,气势还是下来了。

它们四位,倒是各自把自己的特性给表达得蛮鲜明。只是这离三藏长老赞叹吹捧的“阳春白雪,浩气冲霄”还是不够。不过这时候,四根木头连带三藏,均已经眉飞色舞,欲罢不能了。既然已诗兴大发,玩接龙游戏太不过瘾,索性来整首的诗吧。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三藏这时候,一开口,又回到修炼的话题上来了。似乎前面四位诗词中影影绰绰的修炼的意境,重新让他思绪回来了一些。

杖锡西来拜法王,愿求妙典远传扬。
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莲蕊香。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像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道出自己何来何往与何求,并且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修行,等到修到浑身上下如同白玉一样、弥布十方世界的庄严圣体,那也就是到了他认为的修行的终点:极乐世界的门前。

四老听毕,俱极赞扬。赞扬归赞扬,从后面它们四首诗中,很明白的表现出来,它们依然不知道修行为何物。修行的核心要点,是三藏所说的“愿”、发愿、践行,心与身一起跨越凡俗红尘,抵达佛国之境的道场。

松树是第一个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和诗的。松树云:
劲节孤高笑木王,灵椿不似我名扬。
山空百丈龙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
解与乾坤生气概,喜因风雨化行藏。
衰残自愧无仙骨,惟有苓膏结寿场。

松树很自傲,觉得自己比木之主宰和树木神灵都上档次,身躯高大、以龙蛇自比。因天生之材,懂得顺天应时,寿长千年。可是最后松树说实话了,自己不是修行的料,活到现在,依然衰残,主要还是依靠补药茯苓糕在延长寿命,外在手段是自己的寿场。

那另外三根木头,在松树作出意外的交底之后,再也不谈修行了。其实,它们的确没资格。当然,它们嘴上还是意气高涨。只是,再也不谈修行了。

柏树和诗曰: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绝堂前大器扬。
露重珠缨蒙翠盖,风轻石齿碎寒香。
长廊夜静吟声细,古殿秋阴淡影藏。
元日迎春曾献寿,老来寄傲在山场。

柏树引经据典、辞藻华丽,如果是一个凡人中的文人,此诗用典和意境均佳。但是,诗词中,它自己虽是主体,却始终是配角,陪衬之物。最后落在“老来寄傲在山场”,它自己明白,自己已经老了,只有内心的孤傲,还在这山场中,与声细影淡的风,一起飘荡。不再是它之前自豪宣称的“从今正直喜修真”。

桧树和诗曰:
梁栋之材近帝王,太清宫外有声扬。
晴轩恍若来青气,暗壁寻常度翠香。
壮节凛然千古秀,深根结矣九泉藏。
凌云势盖婆娑影,不在群芳艳丽场。

桧树的种植接近人间帝王、道家法王,也会沾染些贵气,并且壮节凛然、根结九泉、青气恍若、翠香暗度、心高凌云,诗最后虽以场结尾,这桧树却很傲气的宣称,自己并不在花花草草的“艳丽场”。当然,再怎么高贵,也并非有关修行。跟它之前自述的“盘根已得长生诀,受命尤宜不老方”,毛线关系没有。奇怪的是,这个桧树,两次提及自己的“婆娑影”,婆娑,动而不定么。

竹竿和诗曰:
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
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
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
子猷去世知音少,亘古留名翰墨场。

若说用典之多,公平的说,以竹竿此诗为最。毕竟竹子的种植和成长,更适宜于一般人类。而且竹竿自认,自己的长久名声,是在凡人中获得。那么,自然,也不是它之前自说的“与仙游”。

正是这些木头们的诗词,越来越精彩考究,可是越来越凡俗气息浓厚,跟之前三藏幻想中的仙翁的形像,一下子出来反差了。这时候,失落下的,三藏有些尴尬,只好皮笑肉不笑的赶紧总结这一次胜利的吹牛大会,打算开溜:“众仙老之诗,真个是吐凤喷珠,游夏莫赞。厚爱高情,感之极矣。但夜已深沉,三个小徒,不知在何处等我。弟子不能久留,敢此告回寻访,尤无穷之至爱也。望老仙指示归路。”

回头你再看这四老的诗,是不是总是有一股自我总结的悼词的味道?是呀,没多久天一亮,它们就真的被老猪给总结了,为了炫耀、吹牛冲破天,结果,一语成谶。昨天再次悲剧的马航的航班MH17,一兄弟登机前发推特,恶搞自己,提示大家如果出事了飞机就长这样……。现在的人们,缺乏敬畏和无畏,往往说出来吓人的话。而天地间,这时候,说不定就会有反响的。所以,做人,明白自己吃几两干饭,清楚自己的所在位置,是有必要的。
(选自《西游记》《西游漫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 广告推广:0774-6287000
  • 微信爆料:zailehuo
  • 客服QQ:2749224308
  • 地址:蒙山县水利局对面盈全老酒馆二楼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mengshan365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Licens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774-6287000

桂公网安备 45042302000026号

QQ|联系我们|蒙山网简介|广告服务|Archiver|小黑屋|蒙山网 ( 桂ICP备18009465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