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矛识认我 发表于 2019-12-1 15:42:53

世界级大天坑,广西又发现一个!

广西的天坑又迎来了一个大消息
11月24日-30日由中国、法国、比利时洞穴专家、探险家组成的30人探险队参加了第三届东兰长寿地质国际科考探险活动
此次活动在东兰县境内的红水河第一湾以西600平方公里范围,发现天坑数量达到15个,其中深度超过200米的大型天坑有7个。最大的小弄坤2号天坑深300多米,属于世界排名前50的大型天坑。

继前不久发现那坡天坑群之后这次在东兰天坑群的科考发现再次巩固了广西作为“世界天坑之都”“天坑博物馆”的地位

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2016年、2017年的两次东兰国际科考探险活动,完成了长乐宫溶洞、泗孟天坑群地下洞穴、武篆江平穿洞群等系列洞穴的探测。今年由中、法、比三国组成的探险队,对该县三石镇红水河第一湾、干燕天坑、拉平隧道,泗孟天坑群等地进行深入的科考探险。

此次科考探险活动为期7天,共有30位探险队员参加,其中法国、比利时洞穴学家、探险家共15名,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南宁702洞穴探险队等10人。


1垂直极限,下降两天才到天坑底部
探险活动分成4支队伍展开。11月26日,科考探险队来到红水河西侧小弄坤,找到了两个大型天坑。

两个天坑相隔不到一公里,其中2号天坑位于海拔700多米高的峰丛顶部,坑口几乎被高大的树木完全覆盖,只有通过无人机空中视角才能见到真容。

中外探险队员在接近70度陡峭的灌木丛林劈开一条小路,在一棵高大的福建柏树下找到一个平台铺设下降线路。透过浓密的树木观察,天坑四壁陡峭,深不可测。法国探险家西西绕开一道道竖向断开向外倾斜的岩石,像壁虎一样贴着复杂岩壁缓慢向下,用最先进的环保岩钉固定绳索,设置锚点,开辟进入天坑的线路。

“下降几十米之后,天坑底部巨大的黑洞正在迎接着人类第一批探险者的到来,碎石跌落坑底,好几秒钟才听到恐怖的回响声。”中方探险队员伍红鹰如此描述。
探险队员吊在一根8毫米的单绳上,用娴熟的洞穴技术飞来飞去,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岩壁芭蕾!由于天坑深度和难度都超出预先的判断,打完20个岩钉锚点,电钻电池和绳索用尽,当天的科考探险行动只好中止。
第二天,探险队继续沿着天坑岩壁开线下降,7名探险队员在半空中悬挂了近7个小时,共有35个锚点,其中6条高难度横移、4个U型弯、1个大屋檐、3个过L型大摆荡,堪称天坑中的极难下降线路,很多地方完全靠手臂的力量拉着悬空的身体向前移动。
经过中外探险队员密切合作,最终顺利到达天坑底部的神秘世界。“小弄坤2号天坑是世界级的大型天坑,探险难度堪称罕见。它发育在古地下河道上,因地下大厅崩塌而成,至今超过几十万年,由于地壳抬升,河水下降,天坑已经停止发育,地下河早已干涸,底部洞穴也因大量的石块和泥土封闭而消失。”中方探险队长陈立新说。
2披荆斩棘,寻找深藏的精美洞穴
11月27日,由法国探险家让-波塔西带领一支队伍来到东兰县泗孟乡,在一位当地向导带领下,寻找20年前曾“误入”的溶洞。


泗孟乡峰丛密集,是东兰县生态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过去岩石裸露的石山已经被浓密的厚厚的绿色植被覆盖,鸟兽难以穿越!

过去打猎出身的向导,凭着记忆用柴刀开路,终于来到隐蔽在密林中的洞口。这个洞穴发育十分奇特,几个大厅无规则地四面分布,洞道曲折复杂,大厅之间多是通过狭窄的石缝或小洞相连,探险队员拿出洞穴攀岩的高难技术,越过多处危险的路段,发现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精美大厅!

洞内石笋高大,白色的流石从几十米高的洞顶直泻而下,如同雪白的石山瀑布。洞内石笋、石柱、大面积白色流石瀑布等沉积物琳琅满目。其中一个大厅有一座30多米高的大石笋,如同一座白色的雄狮镇守洞厅。


探险队通过一处狭窄的石缝,最后进入洞穴最低处的大厅,洞内白色的石梯田、石葡萄、石旗、石盾等沉积物堪称洞穴景观极品。石壁下有一个巨大的晶体“荷包蛋”,直径超过1.5米,十分罕见。


在泗孟乡的坡瑞屯附近,探险队还发现了另一个如同洞穴钟乳石博物馆的精美洞穴。洞穴长度不足500米,造型奇特、精巧玲珑的各种洞穴沉积物,让人每走一步都赞叹不已。“这是大自然的最好馈赠,目前当地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对这个地球上经过亿万年雕琢而成的工艺品加倍保护就可以了。”让-波塔西说。
3奇特天坑,坑底发现神秘的先民遗迹
根据群众报告,在红水河第一湾以东的弄丘屯还有一个很大的天坑。天坑所在的区域人烟稀少,早期不通公路,山上小路已经消失,当地的年轻村民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附近天坑的存在。


探险队放出无人机仔细搜索,发现了藏在山体背后的神秘天坑。法国探险队队长让-波塔西亲自开线,很快到达天坑底部。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天坑,200多米高的石壁上爬满翠绿的植物,天坑底部平坦,有近一个足球场大,高大的荫生植物,没过了探险队员的头顶。稀有的天坑树木为了获取阳光凭着纤细的枝干顽强地向上生长,巨大的藤类植物爬上光滑石壁,构成一幅巨型天然壁画。

经过测量得出,天坑高度超过270米,天坑四壁陡直如水桶状,底部没有发现大厅、地下河洞穴的痕迹。这个天坑的成因比较复杂,但是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天坑底部发现了一处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一些经过人摆放的石块,被柴刀砍过的木头,用石头堆砌直立的木桩,还有一些没有烧过的劈柴。
让-波塔西判断,这些物品应该在百年以上,一处用石块细致围拢长方形的土堆,疑似是有人死后被就地掩埋留下的痕迹。经过探险队仔细搜索,天坑底部没有其他洞穴通道,200米垂直高度的石壁,如果不借助现代装备,难以攀爬。
不可想象这里的壮族先民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是怎么下来的这个早期人类活动谜团一时无法解开
东兰县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文江表示,下一阶段,该县将依托天坑洞穴的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好这次科考探险活动的成果,在保护中开发,将其转化为长寿地质公园的重要资源,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

这个天坑博物馆必须保护好

一缕春风 发表于 2019-12-1 15:47:49

好爽啊

卜卦 发表于 2019-12-1 15:48:08

开采后就不好玩了,就是这样才好探险

晨曦 发表于 2019-12-1 17:02:21

好想下去https://mengshanwang.app1.magcloud.net/public/emotion/face_012.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级大天坑,广西又发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