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网

标题: 地名故事|古响与粥瓢岭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山网小编01    时间: 2024-3-4 09:05
标题: 地名故事|古响与粥瓢岭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地名故事
古响与粥瓢岭

作者:刁光全

古响,属西河镇广育村下辖自然村。村庄背后有一座长圆形,一头大一头小的山岭,形如狮子,成为这一带地理灵气蕴结之地。相传古代有一位首领带领百姓在山上立寨,反抗官府的黑暗统治。古代首领又称为酋长,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版《永安州志·山川》,记载:“狮子岭,在城东四里,相传酋长所居,今基址尚存。”


古响村 刁光全摄

因狮子岭一头大一头小,形似粥瓢,当地百姓又称为粥瓢岭、蒙瓢岭。清道光十年(1830年)版《莫氏族谱》记载,五世祖莫聪“葬于蒙瓢岭之阳”,墓在粥瓢岭北面北亚村边路旁。

首领在粥瓢岭上立寨后,经常在岭的西南面山下田垌擂起大鼓操练人马,并多次打败官兵的围剿。后来,朝廷派大军征讨,首领亲自擂响战鼓与官兵作战。最后失败,战鼓被官兵缴获砸烂,鼓槌也被丢弃到岭南面的一个小山包上。首领突围前,把缴获官府富户的金银财宝分为大小两坑埋藏在地下,突围后再也没有回来。

因粥瓢岭汇聚灵气,首领的战鼓虽然被官兵砸烂,后来丢弃鼓槌的山包长出一棵大松树,原来首领操练人马的田垌时常发出“咚咚”的鼓声。后来,逐渐有人迁来建立村庄,因时常听到鼓声,村庄得名鼓响。


古响村后粥瓢岭 刁光全摄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版《永安州志·厢里》记载时,以“鼓响”谐音简写为古响村。1958年,古响黄屋背后的古松被砍毁,从此以后不再有鼓声传出。

相传酋长失败后,埋藏在粥瓢岭的黄金显形变成大黄马,白银变成小白马,如一母一子,到别处去寻找新主人。不料,黄马和白马跑出不远,碰到一位产妇在河边洗衣服,黄马和白马触到秽气,立即变成大马山和细马山。


原生长古松的古响黄屋岭 刁光全摄

明洪武年间,陈姓迁来大马山脚居住,取村名为大马村。后来在村尾建观音寺,大马村以寺改名为寺村。清代,潘姓等迁到细马山下居住,因潘姓属客家人,客家话称儿子为“赖子”,细马属于马子,村庄因而得名马赖。


来源:县民政局供稿





欢迎光临 蒙山网 (https://www.mengshanwa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