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网

标题: 地名故事|长寿圩与长寿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山网小编01    时间: 2024-5-6 09:17
标题: 地名故事|长寿圩与长寿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地名故事
长寿圩与长寿街

作者:刁光全

长寿圩,原址在长寿桥东头南侧,原为江边空地。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莫家村财主莫若高出资购地开发圩市,以圩市靠近长寿桥,取名长寿圩。


长寿圩油行街 刁光全摄

设圩后,建圩亭一所,设摊位数十个,为蒙山县历史上第一个有圩亭的圩市,以农历二、五、八日为圩期。同时,在圩亭南面开设街道,得名圩亭街,在街道旁开设店铺。

长寿圩建成后,在圩市西面长寿江边建设码头,初以圩市取名长寿码头,后以沿江从北到南顺序得名五彩码头。码头建成后,从梧州、濛江等地下江来的货船在码头装卸货物,成为当时永安州城主要贸易码头,码头上方设有大盐仓和货物仓库。


1960年五彩码头运石料的船队 档案照片

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版《永安州志·圩市》记载:“长寿圩,嘉庆十二年州侯刘重麟、署吏目易中孚同开,每月圩期定二五八日,并建福禄财神祠,申明亭,每月朔望亲诣宣讲圣谕。”

清嘉庆六年(1801年),建成长寿桥后,桥东头逐渐形成街道,因街道连接长寿桥,取名长寿街。据史料记载,咸丰元年闰八月初一(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城后,先锋罗大纲指挥部设在长寿圩天福杂货铺,大盐仓和货仓成为太平军物资的重要物资来源。长寿圩亦成为太平军与百姓交换货物的场所,对打破清军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巩固太平天国政权起到重要作用。


1956年长寿街游行队伍 档案照片

清同治三年(1864年),长寿圩遭受火灾,圩亭被烧毁,火灾后修复重新开圩。民国十二年(1923年),中共地下党员黄成业和进步人士韦杰三、蔡挺生、陈云豹、吕韵扬等合股,在圩亭街(今解放街74号)租赁关盛铭房屋开设“源生和”书店,摆卖《向导》《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作出重要贡献。


长寿圩源生和书店旧址 档案照片

民国十八年(1929年),长寿圩迁至长寿街东段南侧一带,旧圩亭拆除。圩亭街改为专卖油的街道,得名油行街。圩市东面的巷道成为专卖粮米的街巷,得名米行。

民国十四年(1925年)撤里设区,在长寿桥南面街道转角处公房设长寿街公所,兼设消防队,消防水龙放于街公所,群众又称水龙屋。


米行旧址 刁光全摄

1950年10月,为纪念县城解放,长寿街改名解放街,街公所改为居民委员会。1968年,解放街与胜利街、光明街及德胜街南段合并为解放街居民委员会。2002年11月改为解放社区居民委员会。


来源:县民政局供稿





欢迎光临 蒙山网 (https://www.mengshanwa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